Views: 6
這堂課簡單講講敬拜在歷史上中心的演變
課前討論
近幾年教會開始流行起猶太傳統,像是吹號角、過住棚節、守猶太人節期、使用猶太曆,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歷史時間軸
以色列
- 族長時期(出埃及前)
- 西乃山事件(摩西、亞倫、以色列民)
- 會幕(摩西到大衛)
- 聖殿(所羅門王)
- 會堂(被擄時期到現在)
教會
- 初代教會
- 國教時期(約西元313)
- 宗教改革(約西元1517)
- 二次世界大戰後(約1960~現在)
西乃山事件(出埃及記19~24章)
- 神主動呼召,使他們成為「耶和華呼召的會眾」 (Q’hal Yahwah)
- 整體參與。
- 聖道宣講,會眾不斷地重新個別立志,在崇拜中重溫上帝與他子民立定的約。
- 整體的立約,『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會幕圖
《圖 2 會幕圖 會幕》
院子:得救 | 祭壇:十字架的救贖 洗濯盆:聖潔的生活 |
聖所:事奉 | 金燈臺:合一的見證供 餅桌:靈糧的供應金香壇:代求的中保 |
至聖所:靈交 | 約櫃:永約 施恩座:相交 基路伯:讚美 |
所羅門聖殿
《圖 3 所羅門聖殿》
會堂 被擄時期至今
- 誦讀示瑪(認信)-申命記6:5、11:13~21、28:1~11
- 禱告,誦讀tefillah
- 誦讀妥拉與講道
會堂的發展不可考,傳說中是以斯拉發展出來的,目前猶太會堂到世界各地開枝散葉了,不過台灣仍沒有。如果到歐美國旅遊可以安排去參加他們的聚會觀察他們的聚會。
初代教會 西元313之前
- 皮里紐報告書
- 十二使徒遺訓
- 殉道者游斯丁 第一護教辭(The First Aplology)
國教時期 西元313-1517
基督教在313年正式成為合法宗教,這時候主日程序就開始變的繁瑣,其中很大的變化是會眾參與唱詩與領聖餐被拿掉了,這些變成用「看」的跟「聽」的。
宗教改革 西元1517 後
- 重建聖經權威(唯獨聖經)
- 釐清救恩的意義(因信稱義)
- 恢復會眾唱詩與領聖餐,但聖餐舉行頻率因為宗派而異。
宗教改革後,新教非常看重聖道,其反映在講道時間可長達一兩個小時。
二次世界大戰後 西元1950後
二戰後影響教會敬拜文化有幾個因素
- 五旬節運動(靈恩運動)
- 流行文化+後現代主義
- 基督教錫安主義(Christian Zionism)
二次世界大戰後,我認為影響教會最大的是靈恩運動,教會比起以往更重視聖靈的工作與引導。其次是流行文化的影響,基督教變的感性與重視個人的感覺,教會音樂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變成讚美與回應為主,而敬拜音樂成為聚會的核心。
敬拜音樂原本多數是由神職人員、牧者、傳道人、宣教士所寫的,則變成由音樂人或歌手創作居多,這其中有些影響是部分的歌詞會不合乎神學或聖經,選擇公眾崇拜詩歌的時候,這邊需要謹慎與小心。
錫安主義成因其實相當複雜,台灣的教會也受到相關的影響,簡單的來龍去脈推薦讀華神周學信老師有兩篇介紹的著作,影響了些什麼,這邊摘錄老師所寫文章的前言:
近幾年來,在台灣教會中可觀察到一個新現象,就是教會對以色列的關愛越來越濃厚;關注及擁戴猶太文化,已逐漸成為台灣教會的一項重要事工。一開始是認識逾越節晚餐的意義,而後轉變成每年實際守逾越節晚餐;舞旗、吟唱希伯來詩歌、披戴猶太禱告巾祈禱的敬拜儀式,象徵猶太-基督教的靈裡合一,甚至連以色列國歌《希望》(Hatikva)都可朗朗上口。吹號角成了敬拜讚美的一部分,連號角(shofar)這種螺旋彎曲且鮮為人知的樂器不僅能透過網路買賣,甚至還有專門傳授如何吹號角的課程。在敬拜中吹號角,不僅是用於召集會眾前來歡慶敬拜,亦是對古老的信仰傳統的一種認同。也有人熱衷謹守猶太曆法與節日,如Rosh Hashanah(猶太新年)、Sukkot(住棚節)、 Yom Kippur(贖罪日)。有人認為敬拜上帝時持守舊日的儀式、象徵和傳統,其實是矯揉造作且讓人分心。福音派基要主義中的敬虔主義者排斥天主教的儀式,但卻能接受猶太教儀式的莊嚴神聖,主因在於耶穌也是猶太人,且基督教乃源於猶太教。有些人在宗教典禮或儀式上做了調整,希望反映出猶太傳統,因此,星期六成為安息日,耶穌被稱為耶書亞(Yeshua,耶穌的希伯來文),甚至還把台灣二十個縣市以聖經上的地名來命名。
結論
西乃山是人類第一次聚集起來崇拜上帝,現在我們的崇拜模式是承襲西乃山的崇拜,聚集與領受神的話成為崇拜的核心,會幕與聖殿後更加入了認罪與贖罪。聖殿被毀後,猶太人在被擄時期成立會堂,會堂的敬拜模式影響後面基督教的敬拜模式。
初代教會的崇拜,除延續會堂的模式外,還加入了聖餐禮,到了國教時期後,教會崇拜開始走偏,聖經與聖詩變成僅神職人員可使用,會眾的參與變成觀看,直到宗教改革後回到會眾的手中。
近代教會則受到大量流行文化的影響,敬拜越來越趨向個人化與情感感性的部分,音樂成為崇拜的中心,有時容易落入崇拜娛樂、氣氛而離開崇拜的目的,在每次做崇拜編排時,必須要警醒,避免離開崇拜目的。
對於錫安主義的部分,我個人淺見如下,這些舊約猶太教的傳統我們可以因為要更瞭解聖經,而去理解與體驗這些文化,但崇拜中我們仍需要持續的高舉主耶穌基督、彰顯主耶穌基督。
在整個希伯來書中,作者指出因這些舊約的儀式、象徵、記號只是預表耶穌基督的工作,都是「影兒」(希伯來書10:1)。耶穌基督已經來了,更新了約與完全了律法,真正要敬拜的對象是主耶穌基督,希伯來書的作者要他的讀者不要因為逼迫而放棄信仰回去原本的猶太教,甚至是不要再回去聖殿獻祭,因為這些已經舊了無用了(希伯來書9章),我們仍應當將崇拜放在彰顯耶穌基督。
參考資料
- 崇拜:認識古今韋柏 (Robert E. Webber) 出版社:宣道
- 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Christ-Centered Worship作者: 柴培爾 (Bryan Chapell) 出版社: 美國麥種傳道會
- 基督教會史 華爾克著 (WILLISTON WALKER) 出版社: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教會歷史專題 蔡麗貞 出版社: 校園書房出版社
- 無盡的歌:教會音樂與敬拜的13堂課 作者: 肯尼.歐斯貝克 Kenneth W. Osbeck 出版社:天恩出版社
- 崇拜與聖樂–理論與實踐全方位透視 作者: 陳康 出版社: 基道出版社
- 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的起始、終篇與續章 作者: 米爾頓‧維歐斯特Milton Viorst 出版社:光現出版
- 神學通識30課 作者:周學信 校園出版
0 Comments